1990年前后,曾掀起一股影響至今的創(chuàng)業(yè)潮,娃哈哈、三株口服液、巨人等公司以及其掌舵者,都是在那個年代踏上了揚帆起航的夢想之舟。 
  朱東海也是在那個時候加入到那股創(chuàng)業(yè)大流中。 
  “用3年時間,走完別人十年的路。”這是朱東海彼時對健豐提出的發(fā)展目標,而接下來的故事,在開始時也的確是按照他當初的設想展開。 
  初中畢業(yè)后,朱東海跟著家人開始做生意,隨著家族經銷的產品種類越來越多,兄妹七人便進行了分工,朱東海主營餅干。 
  當時,先人一步的朱東海,開始展現出獨當一面的能力。他一改“坐商”的守株待兔,轉做“行商”,主動出擊,出去跑市場。 
  據一位已經離職的健豐產品推廣經理介紹,在開拓北京市場的時候,朱東海租不起門面,于是就把產品放置在非餅干店鋪里面,“很大氣,免費讓老板和顧客品嘗,只要有顧客洽購,就與店鋪老板一起分成! 
  就是靠著這種“超前”的經銷方式和大膽探索的拼勁,朱東海經銷的餅干迅速占領安陽市場,隨后覆蓋到全省以及整個華北地區(qū)。 
  1999年,朱東海抓住了事業(yè)騰飛的機遇。這一年,他經銷的廣東健豐餅干的生產廠家面臨倒閉,于是他自籌資金果斷入股,并以讓出50%股份為代價,換得新廠遷到河南的機會。 
  經過與廣東江門方面的博弈,2001年5月,朱東海終于把健豐食品廠搬遷到湯陰縣,并將廠里100多名技術工人也帶了過來,沒有建廠資金,就租用別人的廠房。2004年,健豐已擁有115畝自建廠區(qū),員工2000人,年銷售額達2.6億元,產品涵蓋餅干、月餅、掛面和饃片等,一舉成為了長江以北生產規(guī)模最大的餅干企業(yè)。 
  被眼前的“輝煌”沖昏頭腦的朱東海,面對達能、卡夫等國際餅干廠家進入中國,決定先發(fā)制人,迅速擴大自己的生產規(guī)模,從游刃有余的低端市場進軍中高端市場。2005年,公司增加1億元投資,擴建安陽的廠房,將它建成省內最大的生產車間;又投資6000多萬元,在遼寧盤錦籌備新廠。 
  當年9月23日,公司在湯陰的新廠正式開業(yè)。據報道,國家食品工業(yè)協會和省市有關領導到場祝賀,廣東江門、遼寧盤錦聯營廠和公司的全國經銷商有300多人參會。 
  理想總是很豐滿,但現實卻很殘酷。 
  據上述曾在健豐工作過的離職員工介紹,朱東海一直以來都是很有想法的人,不過,他對市場過于樂觀了。 
  接下來,據當地媒體報道,因為產品定位超前,市場不適應,餅干銷量迅速下滑,庫存越來越多;資金鏈趨緊,曾有4個月沒錢發(fā)工資,多名營銷骨干流失。 
  面臨如此處境,朱東海開始收縮戰(zhàn)線,饃片、月餅和掛面被砍掉,又將庫存清理掉。同時,他還制定了“2-3-5”策略,即“20%的產品樹品牌,30%的產品求利潤,50%的產品打擊競爭者”。這一措施的實施,挽救了工廠的命運,終于渡過難關。 
  “渡過了這次難關,在接下來的風雨中,朱老板顯得更加從容!鄙鲜鲋槿耸拷榻B,在隨后的幾年發(fā)展中,朱東海顯得信心滿滿。 
  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獲取的健豐給市縣領導的匯報材料顯示,2011年前10月,公司實現產值8.51億元,銷售收入8.43億元,市場占有率居河南省同行業(yè)首位,居全國同行業(yè)第三位。 
  此外,這份2011年12月1日匯報的材料還介紹了健豐食品工業(yè)園項目進展。據介紹,該項目占地279畝,總投資6.58億元,計劃建設年限為3年。當時正在加緊施工建設,5萬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鋼構基礎基本完工,計劃12月開工建設辦公樓、宿舍樓等生活設施。 
  然而,截至2014年3月21日,本報記者現場走訪發(fā)現,廠區(qū)空曠寂靜,現場沒有施工人員,兩幢尚未完工的高樓曬于陽光下。 
  昔日餅業(yè)大王的離去,留下的是包括中國農業(yè)發(fā)展銀行河南省分行安陽湯陰縣支行(下稱“湯陰農發(fā)行”)在內的數億元債務,總投資6.58億元、如今仍未完工的食品工業(yè)園項目,以及員工、投資公司和政府在內的迷茫:老板去哪兒了? 
  老板去哪兒了? 
  日前,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來到健豐位于湯陰的老廠區(qū),原本以為是撲面而來的餅干香味,但只有“健豐食品,中國名牌”八個大字,孤寂地矗立在行政辦公樓頂端。 
  零零星星幾名員工,為了在打卡的截止時間前趕到,騎著自行車倉促地進入大門。保安是一位剛來半個月的老人,瘦弱但健談,聊了一會后,他說道:“如果是找公司要賬,給領導打過電話后才能進入! 
  另一名員工向本報記者確認:公司董事長朱東海確實不見了。 
  而當地有知情人士也向《第一財經日報》記者稱,去年11月份,由于農民工要工程款,與公司發(fā)生沖突,之后,朱東海舉家到了香港,隨后就失去了聯系。 
  兩天內,本報記者多次來到政府工作組現場,公安和統(tǒng)戰(zhàn)部等進駐企業(yè)的工作人員均以僅負責監(jiān)管公司資產的名義,拒絕透露目前所統(tǒng)計的健豐債務和資產規(guī)模。因為工作組已經進駐近半年,所以記者并未在現場遇到前去登記債務的債權人。 
  記者試圖聯系上述知情人士提供的債權人,截至發(fā)稿,仍未打通對方電話。 
  不過,據健豐的一位前任高管介紹,公司目前在銀行的貸款總計為3億~4億元,至于具體涉及哪些銀行,該高管并未透露。 
  隨后,本報記者以債權人的身份前往湯陰縣農發(fā)行,該行行長以“剛來這邊”為由,拒絕回答任何關于投放健豐的貸款規(guī)模等問題。不過,記者從一位接近當地農發(fā)行的人士處了解到,自2004年左右農發(fā)行開始對健豐進行貸款支持,前后總計投放了“可能1億~2億吧”。 
 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當地知情人士介紹,根據他目前了解到的信息,農發(fā)行對健豐累計發(fā)放的貸款近3億元。不過,因為老板“失聯”,公司正處敏感時期,這個數字并未得到該公司方面的證實。 
  除了銀行,從民間個人和投資公司拆借,也構成了朱東海的一條重要資金來源。 
  與湯陰縣的情況交相呼應的,還有位于鄭州市高新區(qū)的健豐集團總部。 
  當記者幾經周折,來到鄭州市國槐街8號火炬大廈A座,在指示牌上還能看到上面標準的“18/19層,安陽市健豐食品有限公司”。當記者來到18樓,發(fā)現該層已經轉租給其他兩家公司。據在這里辦公的人士介紹,“健豐員工自春節(jié)之后,就沒有過來了! 
  而19樓,除了留有“健豐歡迎您”的紅色標幅,以及一副依然嶄新的春聯,就是一把緊閉的大鎖和冰冷冷的大門。 
  據曾在健豐集團總部工作過的員工介紹,他在2012年11月來公司,2013年底離開,在這里工作一年!爸劣诶习宓娜ハ,社會上各種說法都有!鄙鲜鰡T工表示。 
  他告訴本報記者,離職前后,工資發(fā)放出現延遲,部分同事去年12月工資至今仍未領到,具體不發(fā)的原因,“一是聯系不上老板(朱東海)了;二是企業(yè)運營狀況不是很好! 
  蹊蹺的是,就在去年11月朱東海失去聯系前后,當地媒體于2013年11月20日還曾在重要位置進行圖片報道——“餅業(yè)"航母"破浪前行”,并在文中強調,“目前公司共有13條生產線,企業(yè)經營狀況良好”。 
  至于朱東海的去向,湯陰縣公安局方面以不方便為由,拒絕向本報記者透露最新調查情況。